高中语文常识大全范文篇1
一、语文知识
语文知识是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知识,主体是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它构成了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包括宽泛的基础知识、复杂的阅读理解和体现综合水平的写作知识。如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它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与它们紧密相连。学好语文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其他的学科。要靠我们在生活中总结经验,积累材料,丰富阅历,广泛阅读,观察生活,用心体会。
二、语言积累
积累是个含义非常广泛的词语,日常生活中无意识地聚集生活经验、学校教育中有意识地聚集文化知识,都是积累。心理语言学认为,人学习语言,只能在社会实践与人际交流中学习,脱离了社会生活,便不会有语言,就像印度的“狼孩”那样。“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如:环保类,“爱护花草,人人有责”;广告类,“胃口好,吃嘛嘛香”;生活类,“虎振全球雄风在,兔贺神州瑞气来”……只要多留心,生活中有好多新鲜字,连珠妙语,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看电视、听广播、读书、阅报,都可以收集大量素材,积累很多生字、新词、哲理语言、优美语言。
三、语文能力
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技能,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
高中语文常识大全范文篇2
【关键词】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48
作为小学二年级的语文任课教师,我觉得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就要着重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出发来开展日常的教学活动。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在我们的整个学校学习阶段、日常生活中,阅读都是始终伴随在我们左右的。面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我们的教师就要抓住他们的学情特点,制定合理的阅读指导方案,从而全面高效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最主要的也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这对于学生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理解能力和今后的解题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面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在这里,我们就可以指导他们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发现,我们所教的小学二年级阶段的学生在之前的学前教育阶段就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但是那个时候他们是在教师的帮助下来完成阅读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主动阅读,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去寻找自己喜爱的书籍进行阅读。
在我们的教育调研中可以发现,现阶段的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大多在阅读有拼音注释的简单易懂的童话书、故事书、还有少部分的缩略本的名著。这些书籍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都会有很大帮助。而且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增加他们对于生字词的识记能力,激发他们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去学习更多的生字词,这也就更加有利于开展我们之后的教学工作了。众所周知,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也是一个重点。这里我们就可以结合阅读教学一起来进行了。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在小学二年级阶段如何有效地开展我们的阅读教学活动,希望可以给广大新入职的教师带来一定的帮助。
首先,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他们进入广阔的语文图书世界。
阅读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很多学生由于在小学阶段没有打下坚实的阅读基础导致他们在之后步入中学更高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面对很大的难题。在这里我们的小学教师就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意义,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在很多时候,学生的阅读水平都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解题能力,进而对学生的综合学习成绩产生很大的影响。汉语是我们国家的母语,作为语言文化承载工具的汉语教学就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的培养。
而且这种培养要从小抓起。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阅读童话故事、漫画书籍、经典古代文化常识是很感兴趣的,而且我们中华文化知识是异常丰富的,作为一名在职的语文教师,我们就要从小学阶段就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利用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古今的名著、名篇,进而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和人文情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做一定的指导,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把握阅读的意义和宗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记忆能力是非常好的,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去记忆一些经典的古诗词,一方面增加他们的语文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很大的收获和提高。
其次,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识字教学、写作教学综合开展日常的教学活动,这样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加全面的收获和提高。
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不是单一的,都是可以与其他方面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的。在小学二年级阶段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就可以有效地结合识字教学进行。因为,小学二年级阶段的学生识字的数量还较少,而且他们的阅读活动也是在拼音的帮助下完成的。这就启发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合识字教学活动,我们可以给学生指定任何一个篇章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让他们去积累并记忆生字词。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业压力相对较轻,他们有相当多的时间可以去阅读、去积累,我们的教师在这个阶段就要做好引导性工作。以便有效地指导我们的学生去获得更多语文方面的知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会遇见很多的生字词,这时,就要指导学生利用摘抄本首先把生字词抄录下来,然后再利用早读课时间去记忆,从而形成学生个人的知识积累的一部分,这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通过日常的阅读积累,我们的学生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己各方面的阅读能力,这对于更加有效地促进我们的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师生双方共同努力,具体的教学效果如何也与我们当前的教学模式的选择有关。所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的所有语文任课教师都要去认真斟酌我们的阅读课程的教学,从而全面、高效地促进我们的语文课程改革和建设。
最后,针对小学二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位教师还要善于激励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充满激情地去阅读、去学习、去思考,从而全面、牢固地掌握我们的语文学科方面的知识。
高中语文常识大全范文篇3
关键词:语文教育大学生真善美教育
引言
探索语文教育与真善美教育的融合途径能够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学生内在品质的升华,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养成。我们需要积极地发现语文教学的本质,发掘语文教育背后的人文魅力,从语文教育的知识层面、理论层面、道德层面启发大学生对于人性中真善美的思考,促进大学生优良品质的养成,我们将从实际的教学工作经验出发,结合语文教育的理论知识,探索语文教育与大学生真善美教育的结合途径。
一、语文教育与大学生真善美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语文教育和大学生真善美教育的融合具有多方面的实际意义,有助于培养社会迫切需要的具备美感的全面人才、发掘语文教育中的真善美的本质,分别表现在:首先是为了捍卫语文学科的尊严,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于科技型人才的需求,忽视了大学中语文学科的重要性,通过语文教育与大学生真善美教育的融合发掘语文教育在学生精神层面的影响力,是捍卫语文学科尊严的途径之一。但是当前缺乏对于语文教育的这一研究,没有系统的理论和科学的支撑,语文教育对学生真善美教育的影响还不够,为此我们必须探索相关的融合途径改善这一问题;其次为了加强自身的修养需求,充分地认识到语文教育的全面性,克服对语文教育的狭隘认识,无论是语言、文章、文学等语文方面的研究综合到“语文教育真善美探讨”的根本上来,这是一个关乎修养和心灵的改善过程,从语文教育的基础教育过程来提高受教育者的修养,无论是从加强“德”的修养,还是知识面“智”的加强,或者对技能的提高“才”的改善,都是语文教育对于受教育者修养的提高。
二、语文教育与大学生真善美教育融合的具体思路
(一)知识层面与大学生真善美教育相融合
语文教育与真善美教育的融合方式首先是通过知识层面展开的,毕竟知识是语文教育中非常关键的教学目标,通过语文知识、文学知识等的探索和发现来寻求和真善美教育的结合。所谓“真”,我们可以理解为真诚或者对真理的追求,就语文教育的过程本身而言也是对真理的求知过程,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以及相关的能力,这也是语文教育的基础工作,一方面提高了受教育者的文字理解能力,另一反面能够帮助被教育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且通过对语文知识的获取和理解提高自身的智力水平,表现出了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和大学生真善美教育中“真”的结合,求真是语文德育教育、美育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点,对于被教育者的人格养成和创造型人才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帮助。对此,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分别是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智力。文知识包含了很多,主要的内容是以语文为主体的相关知识和经验的总括,系统地来说有语音、文字、词汇、逻辑、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语文教育要想通过知识层面促进大学生真善美教育的发展,就应该更加注重知识层面的传授,大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能够促进语文能力的发展,为此语文教育应该将知识的学习和教育贯穿到整个教育的阶段中,语文能力是一种利用语言来获得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阅读、写作、沟通等方面。文教育想要健全人格和塑造创造型的人才就必须注重语文能力的提高,通过语文知识教育促进受教育者语文智力的不断提高,从而全面地提高受教育者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通过知识的教育环节的设计和安排全面地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二)理论层面与大学生真善美教育融合
从教育学理论层面探索与大学生真善美教育的融合,即只要通过语文德育的角度来思考语文教育对大学生真善美教育的影响。通过语文教育的过程,使得被教育者能够从语文教育中获取心灵的净化和灵魂的升华,从而提高被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平。而这种对于被教育者的人文关怀也是我国语文教育的核心所在,从教育学的理论层面证明了语文德育教育对被教育者思想层面的影响。文德育是语文教育的灵魂,通过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对被教育者的人文修养的提高,这也是语文教育与大学生真善美教育融合的理论支撑。
语文教育中很多课文和文学作品都是积极向上的,很多的课文和文学作品都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充满了爱国主义、革命理想、道德理想等元素。这些都是语文教育积极的引人向善的特点,承担着对于塑造创造型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使命,是与大学生真善美教育相结合的完美做证。具体的融合过程需要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充分地考虑到语文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思想、节操、品德三个方面的考量。通过教学过程中重视这三者的培养过程改善大学生真善美教育的效果。其中人的思想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和看法,所谓大学生真善美的培育最为主要的就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即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富有责任感等积极可贵的思想品质,语文教育要想通过教育学理论的观点塑造创造型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就必须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同时思想境界的提升也能反过来影响到其语文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语文德育教育的理念能够透过教育学的手段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通过语文教育的过程培养大学生情操的逐步养成,透过语文教育中文学作品的魅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对大学生情操陶冶的目的。所谓德行,指的是人在日常处事中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是一种坚韧的性格特点。通过语文教育的过程追溯大学生真善美教育的本质,语文教育能够促使大学生吃苦耐劳、敢于探索、谦逊谨慎等珍贵德行的养成。为此教师应该积极地研读理论,充分地认识到语文教育的教育学理论的相关特征和语文教育的德育效果,培养大学生在语文教育中发掘人性中真善美的能力。
(三)美育学的角度与大学生真善美教育的融合
语文教育从美育学的角度而言指的是语文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审美意识的提高,语文教育能够通过美育学的思想改善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从而促进受教育者心灵的构建,即通过美育的过程促进语文教育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即使得大学生通过语文教育认识到什么是美,如何在生活和学习中崇尚美。对于大学语文教师而言,这就需要从大学生本身的审美意识、审美因素、审美能力出发。其中审美意识是指人类思想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审美观点、审美倾向、审美标准等;对于语文教育的过程而言,这种审美标准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是全面提升大学生审美理解和感知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大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发展创新型的人才有着审美能力的支撑,具体到实际的语文教育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创造特殊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将学生审美意识的提高纳入教学的重点考虑,通过语文教育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从而达到提高审美意识的效果。
(四)语文教学体系的角度与大学生真善美教育的融合
构建一个以美学为核心的语文教学体系至为重要,通过这个以美学宏观角度完善语文教学的系统构建,全面地促进语文教育中对人性中真善美的培育过程。这就需要大学语文教学工作者能够对以“美”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有深入的理解,构建这种语文教学体系需要注意的是,语文教育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智力教育,更不能笼统地认为是道德教育、审美教育。而要将语文作为语文教育的立足点,充分地渗透语文教育中的语言、文章、文学三个教育重点,充分地挖掘语言美、文章美、文学美,通过语言、文章、文学三者的相互促进和补充,完成适应大学生真善美教育的语文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但是这个语文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是极其复杂和宏大的,它既要考虑到东西方美学的特征,又要考虑到马克思美学的逻辑和总结作用,通过美学的观点充分地发掘语文教育中语言、文章、文学的独特魅力,从而从智育、德育、美育的提高完成大学生真、善、美的品质塑造。进而实现语文教育与大学生真善美教育的融合。那么这种美学为核心的语文教育过程怎样全面地促进大学生的真善美教育呢?首先是“求真”,求真是从认知的角度开发大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智力、创新技能等能力的养成,这是一个对真理的求知过程;其次是“向善”,即通过美学的语文教育,积极地通过文章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向善,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最后是美学语文教学体系中的“崇美”,即从美学的角度思考,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对语文中文章、作品、语句等的审美意识,这种审美意识能够促进学生们健全自己的心灵构建。
结语
语文教育与大学生真善美教育融合的全新思想和途径是当前大学语文教育的全新发展方向,也是较为理想的语文教育理念。为此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语文教育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理论、语文教育中美育学特征、语文教学体系的构建四个方面的具体特征,通过对这些角度的思考,发掘语文教育与大学生真善美教育的融合的理论和实践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潘纪平,柯华桥.语文审美教育原理略论[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01).
[2]杨道麟.高师院校中文系的学生务必探讨语文教育真善美[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高中语文常识大全(收集3篇) 】相关文章:
三年级日记精选6(整理3篇) 2024-08-25
我的日记精选(整理4篇) 2024-08-24
三年级日记精选[5](整理3篇) 2024-08-24
我的日记精选10(整理6篇) 2024-08-23
我的日记精选6(整理3篇) 2024-08-19
寒假趣事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8-16
优秀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8-12
我学会了游泳作文500字 我学会了游泳作文范文 2024-09-03
高中语文常识大全(收集3篇) 2024-09-03
重点人群关爱帮扶方案(收集3篇) 2024-09-03